
16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環視全球,振華港機已然卓立在世界的東方,成就了王圖霸業,當年群雄銷聲匿跡。ZPMC品牌的港口機械裝備已經打入了65個國家和地區,銷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據統計,從2000年開始,振華港機每年的增長速度為40%-50%。2007年,振華港機實現工業產值約210億元。

“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是一門藝術”
振華港機的全球化發展歷程是苦戰贏得市場競爭的歷程,是要有大智大勇作出正確決策并切實執行正確策略的歷程。

振華港機首先要面對的是非常實在的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當時,國際集裝箱運輸已進入成熟期,船舶大型化要求起重機實現快速裝卸。中國也開始出現從事集裝箱作業的天津港、上海港等港口。但是,國內港口使用的起重機大部分都是從德國、日本和美國進口的,牌子多,國別多,維護保養是大難題。國內生產的起重機設備因傳統、習慣和質量等原因,無人問津。

這樣的設想在當時簡直是異想天開,其難度幾乎無法估算。因為,當時國外一些生產港口起重機的企業實力甚強,如日本三菱、三井、石川島,德國的克魯伯、諾爾,韓國的三星、現代等,這些企業不僅占據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而且控制了核心技術。最關鍵的是,振華港機連“國內聯賽”都沒有參加過,通常意義上根本就不具備參加“國際大賽”的資格。

然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振華港機要么就干不成,要么就做世界最好。在國內比也是比,在國外拼也是拼。既然國內國外都沒有經驗,干脆先從國際市場干起。而且,時下國人大都偏愛“洋貨”,尤其是在港口起重機設備產品上,一些國內港口寧愿花高價買國外的產品,也不愿意嘗試國產設備。所以,國內的市場未必就比國外的市場好。而且市場是可以去攻占的,觀念卻難以在短時間里得到改變。振華港機管理層拍板:把第一把火燒到“強敵”的地盤上。

面對困局,振華港機從不輕言放棄。經過艱苦卓絕的工作,振華港機的產品終于在溫哥華取得了突破!1992年底,加拿大溫哥華港口決定要一臺集裝箱起重機產品。當時,阿根廷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的企業都在搶這個訂單。由于中國政治經濟環境穩定,我們的產品質量也還可以,尤其是價格比較低,機會終于垂青了振華港機!闭袢A港機總工程師符敦鑒向記者回憶說。

隨后,憑借不斷創新的新技術和低成本優勢,振華港機的產品迅速在美國東西海岸港口“點亮”。當振華港機接連拿到美國東西海岸港口的第五個合同時,英國專業雜志《CargoSystem》在其頭版發出驚呼:“ZPMC席卷美國”。當振華港機進入歐洲6國,該雜志又驚呼:“振華港機盡收歐洲訂單”。在以后的歲月里,振華港機相繼攻克了老牌起重機國家——德國市場,以及以民族感極強而非常排斥外來產品的韓國市場等。美國西海岸的標志之一新海灣大橋,是當今世界公認難度頂尖的工程。由于工程難度太大,前往競標的許多世界知名重工企業都鎩羽而歸。振華港機依靠實力拿下了全部5萬噸鋼構件的制造合同,令同行側目。在“威加海外”后,國內市場已是不攻自破。
如今,振華港機的產品已遠銷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占有70%以上市場份額。絕大多數昔日的強硬對手,盡皆敗倒在振華港機的腳下。振華港機在行業里的名聲也變得越來越響:只要振華港機去參加競標,絕大多數國外競爭對手只有趕緊夾起皮包悄悄地走開。
在港口起重機領域,振華港機登上了王座。
“沒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就敲不開世界市場的大門”
振華港機的全球化發展歷程,是全力進行自主創新的歷程,是依靠自主創新殺開血路、打下一片天地的歷程。

振華港機強調:要將創新視為企業的靈魂!罢袢A港機的創新從來沒有停過!痹缭1992年振華港機剛剛成立時,董事會成員就通過了每年將2%的產值投入科技研發的決定。
“人總是有潛力可挖的!惫芡t總裁說,“我們的隊伍專干別人干不了的活,專打別人打不了的硬仗!睘榱颂嵘夹g水平,振華港機通常的做法是讓年輕人迅速學會已有技術,并給予足夠的機會,創造環境,逼人創新和成材。在推行科技創新上,振華港機倡導的理念是:敢打敢拼,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而一旦科技創新獲得突破,振華港機的獎勵也是驚人的。振華港機每年在獎勵科技創新上的支出,達到了千萬元。2006年,振華港機就設立了4個百萬元科技創新大獎。

振華港機副總兼開發辦主任田洪,1995年31歲時,被派帶領平均年齡不足26歲的團隊,前往美國奧克蘭港主持世界上首創的剛性連桿的大梁折臂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的開發。那是振華港機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需要全部由振華港機自行創新設計的新產品。這套產品一切都必須按照美國的工業規范來,而規范又多得不可能一下子熟悉。一家日本公司就因此被迫返工,損失了3000萬美元。同時,這套產品已經成為了世界港口都矚目的新產品,設計制造成功與不成都將倍受關注,并將直接影響到振華港機的未來!拔覀冊诟劭诟浇饬艘惶兹A人別墅,吃住都在里面。我們一睡醒就起來干活,干累了就躺一會兒再起來干。這樣沒日沒夜地干,這幫年輕人累到想哭想叫,但大家最后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苯Y果,20多個年輕人完成了80來人完成的任務,并且將工程時間縮短了近一半。此役為振華港機獲得了贊譽,為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創造了條件。
振華港機創新的最大特點是緊緊盯住市場!拔覀兂晒,是因為我們抓住了市場。每一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把它牢牢抓住,而且隨之在新的領域刮起旋風,并席卷了市場!闭袢A港機經營辦副主任兼市場部總經理陳凱告訴記者,“創新的‘靈感’從市場中來,創新成果也將服務于企業!庇捎谟脩糁付ㄒ谜袢A港機的產品,振華港機的第一套電子控制系統,在還沒有開發出來之前,理論上已經很成熟了,因此,作為技術開發人員,除了做到成功,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了。
振華港機先后招收了許多人才,他們成為振華港機的技術骨干,F在,振華港機有800多人專門從事研發工作。從1992年到1999年,振華港機在不斷引進、培養造就技術人才,追趕世界領先技術的過程中,自身水平逐步得到提升。通過與德國西門子、瑞典ABB等世界一流的強手進行技術合作,振華港機基本實現了從全盤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二次開發,進而通過技術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跨越。在創業之初,振華港機曾經拜日本日立為師,但如今雙方的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問題時,日方卻只能洗耳恭聽。
從2001年開始,振華港機的創新產品如潮水般不斷涌出:
——2001年,振華港機攻克了DGPS+磁尺雙定位關鍵技術。這項技術結合集裝箱起重機的特點,開發出能夠讓場橋機構和GPS協調運行的控制軟件。新的場橋產品克服了GPS盲區影響,提高了起重機定位精度一倍以上(誤差精確到±1.5厘米的軍用級),從而實現了場橋精確定位、直線運行、自動糾偏、箱位管理四項功能,F在,使用該技術的場橋產品已向海內外銷售了278臺,創匯2.8億美元。
——2002年,振華港機開發成功了全自動化碼頭用的雙小車岸橋。傳統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只有一部小車實現裝卸船作業。裝或卸的作業全過程由于只有一部小車單獨完成,作業路程長,效率低;另外,在對地面運輸車進行裝卸時,由于鋼絲繩懸掛達40到50米,對位不易,效率較低。
振華港機設計開發的全自動化雙小車中轉接力方案,創新地布置了兩部小車,一個管高,一個管低。前后小車通過中轉平臺接力,既優化了吊運路徑又提高了對位效率,同時,通過攻克兩部接力式小車自動對位、自動識別、自動糾偏和雙車協調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兩部小車全自動化無人操作,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而且提高了起重機作業效率。
——2002年,振華港機超級電容RTG問世。堆場起重機工作時燃油消耗大、噪音大、冒黑煙,環境污染嚴重一直是世界難題。2002年,振華港機將超級電容作為儲能裝置并入場橋電路中,起重機實現節能30%左右、消除黑煙污染、降低噪音4db(A)。這種綠色環保型起重機一問世,就被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歐美用戶廣泛關注,并被美國西海岸碼頭用戶開始使用。
——2003年,振華港機開發了一次可吊起2個40英尺箱或4個20英尺箱,可以提高生產率60%以上。阿聯酋迪拜港一次訂購了10臺的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創造了每小時裝卸104標箱的世界紀錄(常規起重機每小時裝卸30至40自然箱),令國內外同行望ZPMC的高技術產品興嘆莫及?稍谶@之前,世界上的起重機一次只能吊起一個40英尺箱或二個20英尺箱。這一創造,是對集裝箱碼頭裝卸系統的一次革命。
——2003年,振華港機開發成功八繩防搖系統。起重機懸掛系統搖擺是影響吊具對箱和集裝箱對位效率的主要因素。振華港機將傳統的起升纏繞系統改為四個完全相同的倒三角形系統,以提高懸吊系統的剛性,實現了小車(或大車)停吊具就停的雙向防搖穩定狀態和集裝箱的自動對位,集裝箱最大振幅控制在±25mm以內,提高了對箱對位效率。避免了常規機械減搖機構因采用較多機電配件而增加故障率的問題,維修工作量和成本大大降低、誤工誤船等社會成本也大大降低。
——2004年,振華港機雙40英尺箱雙小車起重機誕生。它綜合了雙40英尺箱起重機和雙小車起重機的優點,效率比雙40"岸橋和雙小車都高。
——2006年,振華港機世界首創、使用市電的RTG正式交付深圳招商港務有限公司使用。據港方統計平均以前每作業一個集裝箱需2升以上柴油,而使用市電的RTG后,只用不到2度電。其能耗成本大幅下降,成本只有柴油供電的18%還不到,且消除了黑煙、震動,減少了噪音,維修保養工作量也大大減少。
——2006年,振華港機一次可吊3個40’集裝箱的起重機再次登陸深圳媽灣碼頭。它是雙40’集裝箱岸邊起重機的升級產品,共配3個吊具,一次可吊裝3個40’集裝箱或者6個20’集裝箱,最大起重量可達到120噸。
——2007年,振華港機全自動化碼頭示范線正式聯動演示。2006年,為了迎接超巴拿馬時代船舶大型化對碼頭快速裝卸的要求,振華港機積極研發效率高、投資經濟的碼頭自動化裝卸系統。在反復調研了世界上各自動化碼頭和堆場的特點及技術手段,振華港機提出ZPMC品牌的新一代的高效經濟型集裝箱自動化碼頭的技術方案。該自動化碼頭將取消傳統碼頭用內燃機驅動的水平運輸,將碼頭裝卸完全置于軌道上,并完全用市電驅動來實現,徹底改觀了常規集裝箱裝卸系統,是革命性創舉。目前,在振華港機的長興基地,自動化碼頭示范區已經建成,得到了世界各地的碼頭參觀者的一致好評。
——2007年,振華港機自行設計制造的、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4000t全回轉浮吊正式交付廣州救撈局使用。
與此同時,振華港機大型海上浮吊、工程船舶、一次性可翻3節火車車皮的翻車機、全封閉的3500t/h鏈斗式卸船機等相繼投入市場,開辟新市場旗開得勝,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北京大學教授路風認為:“中國企業實現趕超的標志,是走出中國主導的技術軌道!闭袢A港機通過強力自主創新,掐死了外企的技術軌道,自己也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巔。
奇跡的締造者,是一群可愛的振華港機人
振華港機的全球化發展歷程,是振華港機人發展的歷程,是振華港機人實現為國爭光信念的歷程。
振華港機人是一群有著強烈事業心和民族責任心的人。為了做大做強企業、振興中華民族裝備制造業,他們敢闖敢干,不畏懼困難,不懼怕壓力,他們胸懷博大,視野高遠。
1994年以前,振華港機的整機運輸依賴荷蘭一家公司的運輸船。由于全世界獨此一家,荷蘭公司大有“海霸王”之勢。這一年,振華港機有四臺港口起重機出口邁阿密,荷蘭要價每航次150萬美元。他們還提出,運輸船在世界各地航行,由于海上情況復雜,不能保證準點到岸,耽誤交貨日期,他們不承擔責任。但是,如果船只到岸,因振華港機的原因影響裝船,則振華港機必須賠償。這是典型的不平等條約。
交涉許久,荷蘭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產品交貨在即,船遲遲不能確定。荷蘭公司打好了如意算盤,這種船只有我有,你別無選擇,早晚得聽我的!
豈有此理!振華港機決定:造自己的運輸船,決不能受制于人!
說干就干!一條新船造價幾千萬美金,還不適合大型機械運輸,怎么辦?振華港機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過,他們花200萬美元買進一條裝煤炭的舊船,自己牽頭改造,切割組裝。沒有圖紙,就組織技術人員去學習請教。幾個月后,船造好了,并順利通過了試航,振華港機人將其命名為“振華2號”。隨后,“振華2號”滿載貨物,揚帆啟航,4臺起重機也都按時交貨。從此,振華有了自己的“腿”,在五大洲四大洋暢行無阻。
振華港機人在創業之初,就把“利用主機制造帶動國產配套件廠商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則之一,并將帶動與港機相關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做為自己的社會責任!敖鼛啄,國外已經有百臺以上集裝箱機械全部采用的國產機電配套。這對扶植國內中小配套企業有重大意義!闭袢A港機副總嚴云福告訴記者,“振華港機配套產品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闭袢A港機使用的鋼材、電氣和自動控制配件,有很多都來自于國內企業。這些企業受益于振華港機的提攜,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質量,逐漸成長壯大。振華港機與相關行業的企業相得益彰,進入了良性循環,F在,振華港機自主研發生產的配套件無論質量還是技術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振華港機人是一群樸實勤勞、埋頭苦干的人,是一群心地純凈,追求高尚的人。他們不在乎辛苦,不吝嗇付出,為了企業的發展,他們時刻在拼搏,愿意奉獻一切,他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從不奢望飛黃騰達,只將一顆心緊緊地系在事業上。
振華港機的領導總是身先士卒。各級管理人員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而是與部門所有員工在一起辦公,所有的辦公設備的規格也一概相同。面對工作任務,承擔最多責任,沖在最前面的,一定是領導人員。在振華港機總部繁忙的會議室,不時能看到高管人員與年輕人一道,認真研究產品問題。
管總自己是起重機專家,常年堅持戰斗在集裝箱起重機生產的第一線。70多歲的老專家總工鄔顯達,為了攻克一項技術,總是埋頭在辦公室里工作;而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又不辭辛苦地反復往現場跑。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新一代港口集裝箱起重機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的攻克過程中,他們堅持親自掛帥,許多點子和思路總是能讓技術人員豁然開朗。他們的豐富經驗幫助公司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進入振華港機總部大廈,兩邊墻壁上的“振華港機功臣榜”十分醒目。在所有振華港機功臣的介紹中,都只有企齡而沒有年齡。實際上,振華港機內部不僅不講年齡,甚至感覺不到年齡對振華港機人帶來的影響。在長興基地,工藝部主任工程師陳孟泉熱情接待來訪的客人,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詢問陳工的年齡,他笑著說:“才65歲!
有一次,振華港機為香港最繁忙的海陸碼頭更換兩臺起重機,當時天正下著瓢潑大雨。然而,被淋透的工人們各就各位,無一懈怠,令打傘在旁邊觀摩的中外賓客稱贊不已。這次更換安裝,振華港機人創造了48小時不休息,將兩臺新起重機從整機運輸船上依上碼頭,又移下兩臺老起重機并通上電投入生產的世界新紀錄。
記者了解到,早上7:30,振華港機人就開始上班了,而規定下班的時間是下午4:30,但加班幾乎成了每個振華港機人自動自覺的習慣。一位振華港機職員對記者說,“現在公司正高速發展,你一天不上進,就會落后于人!弊非笊线M,多做事情,已經成為了振華港機人的“思維定勢”。
振華港機的人員流失率極低,幾乎等于零。其中有什么秘訣?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即以人為本,讓振華港機人與企業共發展。具體說來,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振華港機員工在企業能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在做事業中實現價值和得到快樂!拔覀児ぷ髦泻芸鞓钒!”振華港機副總費國告訴記者,“就是埋頭干活,就這樣干啊,也沒有多想,有一天我們回過頭一看,我們已是世界第一了!
二是振華港機的管理層正確處理了企業和個人的關系,合理地處理了內部利益的分配。振華港機沒有推行管理層持股,企業上下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真正做到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振華港機早在上海房價還只有每平米3千、4千元時,就開始為職工提供最高達25萬元的無息房貸;近年又成立了職工互助會,致力于解決職工大病就醫、子女入學和青年婚房的費用;振華港機的青年員工,收入連年上漲;一般的員工,也從數額不小的工齡工資中,感受到了振華港機大家庭的凝聚力。如今,振華港機內部已經形成了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價值觀念。
三是在人才使用上,給每個人才以公平施展的平臺。有效的管理才是最好的。對于振華港機來說,振華港機領導提出的“肯操心,能著急,有辦法,出手快”這個行之有效的用人之道就是最好的,而且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管理理論。
豈有此理!振華港機決定:造自己的運輸船,決不能受制于人!
說干就干!一條新船造價幾千萬美金,還不適合大型機械運輸,怎么辦?振華港機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過,他們花200萬美元買進一條裝煤炭的舊船,自己牽頭改造,切割組裝。沒有圖紙,就組織技術人員去學習請教。幾個月后,船造好了,并順利通過了試航,振華港機人將其命名為“振華2號”。隨后,“振華2號”滿載貨物,揚帆啟航,4臺起重機也都按時交貨。從此,振華有了自己的“腿”,在五大洲四大洋暢行無阻。
振華港機人在創業之初,就把“利用主機制造帶動國產配套件廠商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則之一,并將帶動與港機相關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做為自己的社會責任!敖鼛啄,國外已經有百臺以上集裝箱機械全部采用的國產機電配套。這對扶植國內中小配套企業有重大意義!闭袢A港機副總嚴云福告訴記者,“振華港機配套產品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闭袢A港機使用的鋼材、電氣和自動控制配件,有很多都來自于國內企業。這些企業受益于振華港機的提攜,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質量,逐漸成長壯大。振華港機與相關行業的企業相得益彰,進入了良性循環,F在,振華港機自主研發生產的配套件無論質量還是技術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振華港機人是一群樸實勤勞、埋頭苦干的人,是一群心地純凈,追求高尚的人。他們不在乎辛苦,不吝嗇付出,為了企業的發展,他們時刻在拼搏,愿意奉獻一切,他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從不奢望飛黃騰達,只將一顆心緊緊地系在事業上。
振華港機的領導總是身先士卒。各級管理人員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而是與部門所有員工在一起辦公,所有的辦公設備的規格也一概相同。面對工作任務,承擔最多責任,沖在最前面的,一定是領導人員。在振華港機總部繁忙的會議室,不時能看到高管人員與年輕人一道,認真研究產品問題。
管總自己是起重機專家,常年堅持戰斗在集裝箱起重機生產的第一線。70多歲的老專家總工鄔顯達,為了攻克一項技術,總是埋頭在辦公室里工作;而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又不辭辛苦地反復往現場跑。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新一代港口集裝箱起重機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的攻克過程中,他們堅持親自掛帥,許多點子和思路總是能讓技術人員豁然開朗。他們的豐富經驗幫助公司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進入振華港機總部大廈,兩邊墻壁上的“振華港機功臣榜”十分醒目。在所有振華港機功臣的介紹中,都只有企齡而沒有年齡。實際上,振華港機內部不僅不講年齡,甚至感覺不到年齡對振華港機人帶來的影響。在長興基地,工藝部主任工程師陳孟泉熱情接待來訪的客人,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詢問陳工的年齡,他笑著說:“才65歲!
有一次,振華港機為香港最繁忙的海陸碼頭更換兩臺起重機,當時天正下著瓢潑大雨。然而,被淋透的工人們各就各位,無一懈怠,令打傘在旁邊觀摩的中外賓客稱贊不已。這次更換安裝,振華港機人創造了48小時不休息,將兩臺新起重機從整機運輸船上依上碼頭,又移下兩臺老起重機并通上電投入生產的世界新紀錄。
記者了解到,早上7:30,振華港機人就開始上班了,而規定下班的時間是下午4:30,但加班幾乎成了每個振華港機人自動自覺的習慣。一位振華港機職員對記者說,“現在公司正高速發展,你一天不上進,就會落后于人!弊非笊线M,多做事情,已經成為了振華港機人的“思維定勢”。
振華港機的人員流失率極低,幾乎等于零。其中有什么秘訣?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即以人為本,讓振華港機人與企業共發展。具體說來,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振華港機員工在企業能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在做事業中實現價值和得到快樂!拔覀児ぷ髦泻芸鞓钒!”振華港機副總費國告訴記者,“就是埋頭干活,就這樣干啊,也沒有多想,有一天我們回過頭一看,我們已是世界第一了!
二是振華港機的管理層正確處理了企業和個人的關系,合理地處理了內部利益的分配。振華港機沒有推行管理層持股,企業上下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真正做到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振華港機早在上海房價還只有每平米3千、4千元時,就開始為職工提供最高達25萬元的無息房貸;近年又成立了職工互助會,致力于解決職工大病就醫、子女入學和青年婚房的費用;振華港機的青年員工,收入連年上漲;一般的員工,也從數額不小的工齡工資中,感受到了振華港機大家庭的凝聚力。如今,振華港機內部已經形成了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價值觀念。
三是在人才使用上,給每個人才以公平施展的平臺。有效的管理才是最好的。對于振華港機來說,振華港機領導提出的“肯操心,能著急,有辦法,出手快”這個行之有效的用人之道就是最好的,而且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