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展望與ECFA之影響
兩岸經濟協議(ECFA) 在
在早收清單中,大陸開放進口部分共有500余項列入早收清單,其中鋼鐵產品項目約21項,而不銹鋼產品計有12項,是此次開放的主要受惠者,未來登陸稅率將由目前的4%-10%逐次調降為零,降低業者的出口成本。至于不銹鋼鋼品早收清單,包括熱軋不銹鋼卷板、熱軋不銹鋼平板、冷軋不銹鋼板材及不銹鋼帶材等產品,ECFA簽訂后,將可降低不銹鋼業者出口成本,提升業者在大陸市場競爭力。
大陸市場成長快速,包括中國大陸十一五建設,大力發展石化、能源及造船等項目,另外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都使特殊鋼材擁有無限商機,但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其自身產能擴展快速,也壓縮臺灣鋼材出口空間,因此大陸特殊鋼市場有機會也有威脅及風險。
另外,不銹鋼市場景氣好轉及在新興國家鋼材需求帶動下,可提高市場成長量,然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如大陸出口退稅政策、印度征收反傾銷稅等,外銷拓展不易。優勢方面,由于臺灣企業產線設備齊全,技術、質量檢驗能力佳,產品質量占優勢,加上特殊鋼屬政府鼓勵發展項目及不銹鋼在全球市場已具競爭力,廠商應順此優勢,積極投入。相對的在劣勢方面,有原料來自國外、價格不易掌握、臺灣目前無法加入東協等自由貿易經濟體,不利外銷擴展,是臺灣發展特殊鋼工業的弱點。
由于不銹鋼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特點,進入壁壘高,因而今后臺灣不銹鋼行業的競爭,將主要來自國外。由于提高競爭的關鍵在于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故臺灣不銹鋼企業只要在產量上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同時成立產業研發聯盟,加強新特殊鋼材/新制程研究,延伸產業鏈,臺灣不銹鋼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仍具有很大的潛在優勢。
從全球角度看,已開發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的能源費用不斷上升,以及其對鋼鐵工業的限制,不銹鋼生產有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同時,世界各國的不銹鋼企業通過并購和聯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近幾年來,歐洲已形成六大不銹鋼集團,美國形成四大不銹鋼集團,各國都在擴大不銹鋼生產能力,世界不銹鋼已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不銹鋼市場供需形勢更加嚴峻,中國大陸及新興國家市場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外部競爭。尤其大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不銹鋼消費區域,早已成為各國不銹鋼企業急于拓展的市場。
環顧目前的經濟環境,鋼鐵工業發展有其優勢,尤其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發展迅速,對基礎工業及材料的需求殷切,展望未來,如何使臺灣特殊鋼產業更進一步,仍有待各界共同努力。(作者為金屬中心產業分析師)